近年來, 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集中在兒童用藥安全上 。世界衛生組織 ( WHO )指出 ,兒童潛在用藥錯誤是成人的三倍或更高 。2020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6.7萬份 ,14歲以下兒童占總報告涉及患者人數的7.7% 。
因此
,每一位兒科臨床醫生都必須十分關注兒童用藥安全
。對已發生的兒童用藥死亡病例進行深入
、認真分析
,以史為鑒
,這對預防兒童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致死具有重要意義
。
避坑教訓1
:兒童更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兒童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分析表明,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
、皮疹等不良反應占有較高的比例
。在致死性病例報告中有2例患兒均有青黴素過敏史
。這提示有過敏史的患兒更容易發生其他藥物嚴重過敏反應
。
避坑教訓2
:抗生素是兒童藥物致死的主要藥物
研究表明, 全部兒童不良反應報告與死亡病例報告中涉及的藥品均以抗生素為最多 。這可能與我國兒童用藥的特點有關 。統計表明 ,兒科處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在80%左右 ,不合理用藥率高達50% 。另有報道, 抗生素預防用藥占抗生素使用的比例高達57% 。提示臨床醫生存在嚴重的抗生素濫用現象 。
避坑教訓3
: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
有報告使用生物製品導致死亡27例 ,其中26例為疫苗 ,占死亡報告總數的26.7% 。疫苗導致不良反應的原因有 :免疫附加劑引起 ,如麻疹疫苗和乙型腦膜炎疫苗中的明膠水解物 ;沒有進行無菌操作 ;技術失誤 ,如卡介苗接種不正確 ,疫苗注射太深 、未按要求接種至皮內等 。
避坑教訓4
:解熱鎮痛藥不良反應
101份兒童藥物死亡病例報告中解熱鎮痛藥占有5份 。有醫生在沒有查出病因前就盲目使用解熱鎮痛藥 ,這樣不僅會掩蓋病情 ,還會引起出汗增多 ,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 。
避坑教訓5
:超劑量用藥
兒童藥物致死病例中有多例超劑量用藥 。1例患兒單次給予頭孢呱酮鈉舒巴坦鈉達2g ,(按體質量推算應為0.64g ) ,且與地塞米鬆磷酸鈉注射液混合滴注 ;另一患兒單次給予頭孢呱酮 鈉舒巴坦鈉實際劑量為1g ,按體質量推算應為0.6g 。
避坑教訓6
:不按說明書用藥
頭孢曲鬆鈉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給藥前需進行過敏試驗” ,並要求以原液稀釋後進行皮膚過敏試驗 。1患兒卻未按照說明書進行過敏試驗即給藥 ,結果致患兒死亡 。複方維生素注射液(4)說明書中明確指出 :本品尚未有兒童用藥經驗 ,嚴禁兒童使用 。
兒童用藥建議1
:密切關注兒童用藥後的過敏反應
臨床常見的過敏性休克發病急
,進展快
,主要表現為麵色蒼白
、呼吸困難
、血壓下降
,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
。因此
,臨床兒童用藥過程中應給予密切關注
,一旦出現過敏樣症狀應及時搶救
。有過敏史的患兒在用藥過程中更應當加強監護
。
兒童用藥建議2
:嚴格控製兒童用藥劑量
小兒用藥劑量計算方法有按年齡 、體重 、體表麵積等多種方法 ,無論何種方法計算出的劑量還必須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如 ,新生兒和腎功能較差的患兒 ,用藥劑量宜小 、次數宜少 。抗癲癇藥要根據血藥濃度進行劑量調整 。
兒童用藥建議3
:合理應用抗生素並關注應用中的安全
由於臨床上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提示兒科醫生應在明確診斷基礎上
,合理使用
,應用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兒反應
,一旦發生不良反應要及時采取正確的搶救措施
。
兒童用藥建議4
:重視疫苗的接種安全, 強化疫苗接種監測工作
在疫苗的使用過程中應當警惕不良反應的發生
,一旦發生應當及時救治
。而對不良反應的詳盡監測和調查對確定這些反應的原因是必要的
,工作人員必需了解對不良反應如何進行詳盡的流行病學調查
,正確的調查對確定事故原因並糾正免疫的實施至關重要
。
兒童用藥建議5
:合理使用解熱鎮痛藥物
兒科臨床醫生需要嚴格掌握解熱鎮痛藥物的用藥指征
,注意劑量範圍及療程
,尤其和許多藥物如利尿劑
、甲氨蝶呤
、類固醇激素等同時應用
,更需謹慎
。必要時選擇更安全肝腎負擔更小的劑型
,如栓劑類解熱鎮痛藥
,兒童常用小兒布洛芬栓解熱鎮痛
,使用時需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
兒童用藥建議6
:盡量減少聯合用藥數量
多例患兒藥物致死病例中存在多藥聯用現象
。對於嬰幼兒和患有嚴重疾病兒童應盡量減少多藥聯用數量。嬰幼兒器官組織發育尚未成熟,腎髒
、肝髒排泄解毒功能弱
,多藥聯用特別是注射劑多藥聯用
,向患兒體內輸注大量液體
,加重患兒腎髒
、心髒負擔
,容易引發嚴重不良反應
,甚至死亡
。
兒童用藥建議7
: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用藥
,超說明書用藥必須慎之再慎
!
由於兒科用藥的特殊性
,用藥中要盡量避免超劑量用藥
,並控製給藥速度
。藥品說明書中規定了給藥劑量
、給藥途徑
、溶劑
、配液完成後放置時間
、給藥速度等內容
,這些均為藥品安全的影響因素
。兒童藥物致死病例中出現了超劑量給藥
、溶劑使用錯誤
、給藥速度過快
,還可能有栓劑直腸用藥誤口服等不合理用藥問題
。
注
:以上內容改編自醫學界兒科頻道
,如有疑問請聯係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