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我國將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今年的兩會上
,哪些醫療衛生相關的話題最火熱
?您關注的又是哪些熱點
?歡迎在留言區參與互動
。
熱點一
:創新驅動
,培育行業龍頭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著力解決製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
、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是首要任務
。
全國人大代表
、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建議
,加強醫藥產業的頂層設計
,加快培育行業龍頭,支持與鼓勵走在全球前列
、處於全球技術前沿的全新靶點與產品的開發
。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將創新作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
李燕表示
,創新是醫藥產業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引領的關鍵。生物醫藥產業是戰略新興產業
,也是需要創新支撐的產業
。在這五年當中
,基於國家規劃
,實現更加快速地發展
,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通過原始創新
、集成創新
、消化吸收再創新
,形成人無我有
、人有我優
、人優我特的競爭區隔。
熱點二
:結合中醫理論體係
,加大創新中藥研發力度
2021年2月
,《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對外發布
,通過28條政策措施全麵加大對中醫藥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
。
全國政協委員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表示
,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其理論
、方法和技術特色
,隻有守正才能更好創新
。在曾芳看來
,中醫理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
,不僅需要保持其傳統精髓
,還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這需要構建符合現代疾病特點的中醫診療
、康複
、養生體係
,強化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培養
,並加大學科交叉建設
。
全國人大代表
、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建議
,中醫藥標準應突破以化學為基礎的質量標準構建思路
,如中藥特征圖譜
、指紋圖譜
、生物效價
、大數據等
,建立成為中國自立的創新型質量控製模式
,並可為國際社會接受
。
熱點三
:國家集采需優化藥品藥事管理
近兩年
,國家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
,目前前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所涉及的112個品種
,中選產品的平均降價達54%
。截至2020年
,實際采購量達到協議采購量的2.4倍
,節約費用超過1000億元
。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引導藥品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
,減輕了群眾用藥負擔
,但還需更加優化
。
全國政協委員
、農工黨湖南省委副主委
、中南大學湘雅三院長張國剛建議
,國家集采藥品的選擇應結合最新的臨床診療規範
,並廣泛征集臨床一線的醫師和藥師的建議
,保障集采中選品種為臨床所用藥物
。同時
,將集采中選藥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
,製定用藥指南
,促進臨床診療的規範和合理用藥
,讓更多患者獲益
。此外
,要全麵評估國家集采藥品的生產企業的生產力和供應力
,解決藥品間斷性短缺導致患者無法用藥的問題
。張國剛還表示
,藥師通過多種形式向醫師
、患者進行政策和藥品知識的宣講
,建議適當增加藥師服務相關收費費用
,增強藥師隊伍的穩定性
。
熱點四
:中醫藥產業鏈下移
,藥材種植振興鄉村
中產生於中國文化土壤
,植根於廣大中國民眾
,為中國的醫療衛生做出了獨特貢獻
。同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
,是中外交流友誼的“中國結”
。已有的援外醫療
、國際教育
、科技合作
、學術交流
、中醫藥貿易等渠道形成了中醫藥走出去的有效途徑
。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司富春建言
,加快中醫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創新走出去方式
,拓寬走出去渠道
。司富春認為
,在做好道地藥材
、中藥加工品出口的同時
,更重要是運用國外先進技術
、學習海外成功經驗
,加以消化創新
,研發高技術高療效的精製中藥
,擴大中藥國際貿易
,從而加快道地中藥走出去
。
全國人大代表
、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表示
,安全有效的藥材是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基礎
,應促進中藥材標準化種養殖基地的建設
,通過國家藥監局出台建設標準
,知識產權局進行地理標誌認證
,從源頭保證中藥材質量
。他還會將如何實現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最新建議帶到大會上
,截至目前
,好醫生集團已經在涼山州9個縣的57個鄉121個村種植中藥材超過3萬畝
,帶動1.5萬戶7萬多名農民走上穩定脫貧奔小康的道路
,並吸引全國18個縣市種植中藥材
。投資1.2億元在布拖縣建設全國最大的附子飲片GMP工廠
,涼山地區年納稅額超1億元
。好醫生集團幫扶的布拖縣火燈村於去年實現脫貧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