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可加價25%
近日
,浙江省醫保局發布《進一步做好<關於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執行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
,對中藥飲片加價範圍
、編碼結算等問題做出了更細致的解答
。
《通知》整體承襲了國家醫保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21年12月30日發布的《關於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提出要將符合標準的傳統中藥飲片品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推進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通過省級集中采購平台陽光掛網等
。
同時
,《通知》明確了“兩定”機構對中藥飲片的加價空間
。其中
,定點公立醫療機構加價不得超過實際購進價格的25%
,其它定點機構按照兩定協議執行
,醫保支付標準仍按照實際購進價格順加不超25%製定
。
此外
,醫療機構炮製使用的中藥飲片
、配製的中藥製劑實行自主定價
,這意味著
,與其它形式的中藥相比
,中藥飲片擁有更大的價格空間
。
客觀原因導致“飲片
、成藥有別”
加價空間達到25%的中藥飲片與早已在公立醫療機構實施“零差率”的中西成藥形成了鮮明對比
,盡管後者在部分藥店有10%-15%的加價空間
,但這與25%仍存在不小差距
。
拋開政策利好等因素
,中藥飲片與中西成藥的管理成本的確存在不同
。
與成藥相比
,中藥飲片的損耗多
、易黴變
、占用空間大
,同時,其配藥過程也比成藥複雜
。以人工藥房為例
,藥師可能隻需要花一兩分鍾就能把中西成藥拿好
、交給患者
,而一副中藥方子一般有幾十味中藥材
,藥師平均要花費15分鍾才能完成調劑
。
曾有中醫院的工作人員對賽柏藍表示
:“如果中藥飲片與西藥采用同一個管理標準
,那麽中藥飲片使用量越大中醫院虧損越嚴重
。”
總的來說
,受客觀條件影響
,中藥飲片不宜像中西成藥
、一樣實行“零差率”政策
。
政策
、市場“雙看好”
《意見》不僅從醫療機構納入醫保
、中醫藥服務價格管理等方麵的提供了政策扶持
,還在醫保支付範圍
、支付政策
、基金監管等方麵推出了相應調整
,可以說
,國家正從政策端“全方位”推進中醫藥行業發展
。
隨著政策出台
,市場也給出了答案
。
2021年跨向2022年之際
,醫藥投資領域呈現出一副冰火兩重天的場景——創新藥
、CXO板塊大幅下跌
,而中藥板塊在一個月內(12月4日至1月4日)的漲幅高達16.41%
,同仁堂
、華潤三九
、太極集團
、千金藥業等多家中藥出現漲停
。
華安證券的分析師認為
,2021下半年的政策驅動或許隻是第一步並且還沒有完全結束
,2022年才是業績和邏輯兌現的關鍵一年
。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我國中醫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1%
。
其中 ,中藥和中藥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4.8%和7.5% ,二者在2022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分別達到5320億元和131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