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 ,《中醫藥法》正式實施 ,再一次釋放了中醫藥發展利好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中醫藥不僅要立足國內 ,更要走出國門 ,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
在昆明這個中藥材資源富足之地 ,在7月4-6日召開的第12屆中國製藥工業百強年會暨2017年全國藥店周期間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吳振鬥在中醫藥發展主論壇上作《中醫藥“一帶一路”合作成果》的主題報告 。在他看來 ,中醫藥自古以來便有與周邊國家合作的基礎 。“在‘一帶一路’規劃中 ,中醫藥行業是大有可為的 ,在推進相關工作的時候 ,進展也比較順利 。”
“走出去”先做好準備
“我們對中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的現狀分析中發現 ,東亞、東南亞 、南亞地區不少國家都有傳統的醫學基礎 。”吳振鬥具體分析 ,東亞地區對傳統醫學非常重視 ,大多數國家把傳統醫學納入醫療衛生體係 ,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享有相同的地位 ,互為補充 ,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東南亞地區中醫藥有悠久的曆史和良好的民眾基礎 ,大多數國家已對傳統醫學 、中醫學進行立法,當地傳統醫藥資源豐富 。南亞地區大多數擁有自己的傳統醫學 ,且設立法律法規進行管理 ,傳統醫學不但受中醫影響 ,而且由於曆史和地理的原因 ,也受印醫影響 ,並崇尚印醫 。中亞地區由於飲食結構的原因 ,高血脂 、心血管疾病比較普遍 ,中醫藥治療此類疾病有普遍療效 ,因此被中亞居民廣泛接受和青睞 。由於大多數國家經濟欠發達 ,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中 ,對中國技術 、資金 、人力資源依賴比較大 。
在西亞地區 ,情況則較為特殊 ,其傳統醫藥曆史悠久 ,也有法律法規 ,但其醫療體係以現代醫學為主 ,受歡迎的是有保健 、強壯 、減肥 、美容功效的中成藥 。但是 ,當地主管部門對治療性藥物管理嚴格 ,而作為保健品則容易進入西亞國家市場 。“所以中國中藥企業要大規模進入這一市場,還需要克服技術和政策壁壘 。”
基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醫藥存在強烈的需求這一現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發改委此前也聯合印發了《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迄今為止 ,我國與外國政府和地區組織簽署了86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 ,搭建了一個穩固的交流平台 。
當前 ,中國已經啟動了國際合作專項 ,建設好“一帶一路”海外中醫藥中心 ;對內 ,正在並已經建設了一批國內示範基地 。“我們還把中醫藥納入‘一帶一路’國家自貿區談判 。據估算 ,遍及全球的中醫藥服務市場每年的服務產值有5000億美元 。所以 ,大家不要愁沒有走出去的機會 ,而是要思考自己是否已經做好走出去的準備 。”
打造國際品牌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 ,但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依舊存在挑戰 。“我們的外向型合作能力有待提升 ,存在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 ,還有可能麵臨中醫藥地位被補充替代的風險 。”
這裏主要存在均衡 、標準 、立法和國際化團隊的問題 。即立法程度不同 ,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現代中醫藥研究方法學和國際標準規範尚待建立 ,中醫藥麵臨越來越多的法律障礙和貿易壁壘 ,進入國際醫藥主流市場進展緩慢 ,麵向國際的中醫藥複合型人才隊伍缺乏等具體挑戰 。
麵對這樣的現狀 ,吳振鬥也提到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要做好五個方麵的溝通 。在政策溝通方麵 ,要完善政府間合作機製 ,為與沿線國家合作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實現資源互通方麵 ,則要依托中醫藥優勢為沿線民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共享中醫藥資源 ;通過擴張中醫藥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 ,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來做到貿易暢通 ;在科技聯通方麵 ,支持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高水平科研合作 ,研究製定中醫藥國家標準 ;最後 ,還要開展中醫藥公共外交 ,傳播中醫藥文化 ,做到民心相通 。
針對這些主要任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打造一些重點項目 。如在沿線建設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 ;依托國內各類中藥機構 ,開展外向型能力提升建設 ,形成海外中心“內外聯動”的示範效應 ;建設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體係 ,搭建國際標準 ;舉辦大型中醫藥文化展覽 ,促進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等 。
“我們也支持各省市根據自身特色旅遊優勢與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合作 ,打造‘一帶一路’品牌 。”吳振鬥說 。